信息来源:202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baidu.com)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发展经济,稳就业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35处提到“就业”二字。
2021年我国就业形势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面临诸多挑战。
一、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竞争勃激烈
一方面高校应届毕业生再创新高。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比2020年又增加35万人;另一方面留学生回流。疫情导致更多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找工作,这让今年的职场新人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33.9%,而在今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二、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I
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据统计,截止3月16日,24365校园招聘服务面向2021届高校毕业生已举办25场专场招聘会,参与企业7.5万+,提供岗位256万+。2020年2月28日自24365校园招聘启动一周,便已推出200多万岗位。
四、新领域新业态从业人数增多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就业形态发展的重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参与共享经济的平台从业者人数,2015-2020年增加3400万人,年均增长率9%。可以看到,新就业形态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就业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五、部分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然而,在众多的职业中,却仍旧有部分群体“无业可就“。部分毕业生由于内在或外在、可控或不可控、稳定或不稳定的因素,造成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上今年岗位竞争激烈,一方面是受到疫情影响,一方面是去年待业的毕业生的累计,此外还有留学回国的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六、“高期望”“慢就业”加剧
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岀现,一方面是人们的思维不再受到"毕业即就业“观念的限制,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一个金饭碗"。简单说,不着急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工作期望值高。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的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
七、“互联网+就业”模式尚需完善
“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了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但同时,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还存在理念认知上的偏颇、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CONTENT END